三星半//几次转场实在漂亮 如同互联网般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自我 人与场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同时又加剧了无法沟通的状况 最简单的心意也不能直接传递 沟通似乎不完全失效但表达依旧保持着自说自话//渴望长大的边缘地区的少年也像那些散落在外的巨大鲸鱼骨 他们静静地在远郊陈列着自己的过往 不明白自己的不可被理解 欣喜于自己的选择与所思//"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,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"
连续看完小丑和罗马风情画再看此部,费电影风格上有很强的连续性,更单纯更虔诚的返璞归真状态,妈妈的朋友甚至我们不再能注意到他惯有的道德焦虑,让奇幻变成种种梦、欲望随心随性迸发,这属于人的快乐,妈妈的朋友还是拍电影的快乐?延伸而言,有没有从雷诺阿小剧场(Le petit théâtre de Jean Renoir, 1970)得到灵感?在如片名“I remember”(这甚至也会想到小津“我..”体)把个人私人的小情绪融入一个大(法西斯式疯狂时代)环境背景下,妈妈的朋友这样看来如同甜蜜生活对于八部半,新形式早在导演笔记时已在预谋了,间断无意识间精心布置成一场“大马戏”